涤纶防火布阻燃剂,布料防火阻燃剂

今天山东中康新材料的研发总监为大家详细解读 。山东中康新材料专业生产各种纺织阻燃剂、涤纶耐久阻燃剂、木材阻燃剂、芳纶阻燃剂、纯棉无甲醛耐洗阻燃剂、阻燃涂层胶、水性···

今天山东中康新材料的研发总监为大家详细解读 。山东中康新材料专业生产各种纺织阻燃剂、涤纶耐久阻燃剂、木材阻燃剂、芳纶阻燃剂、纯棉无甲醛耐洗阻燃剂、阻燃涂层胶、水性阻燃剂等等、欢迎取样测试。


涤纶防火布阻燃剂:原理、技术进展与配方实例

引言

随着现代工业和家居生活对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,防火材料的应用愈发广泛。在众多合成纤维中,聚酯纤维(涤纶)因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、耐化学性和易加工性,成为纺织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涤纶本身属于易燃材料,其火灾隐患不容忽视。因此,开发高效、环保的涤纶防火布阻燃剂,并深入理解其作用机理,对于提升涤纶制品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聚焦涤纶防火布的阻燃技术,从阻燃机理、关键技术进展出发,并提供具体的配方实例,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。

一、 涤纶的燃烧机理与阻燃策略

涤纶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,PET)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氧化降解过程。在高温条件下,涤纶大分子链发生断裂,生成可燃性小分子气体,这些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,在达到一定浓度并遇到火源时,即发生链式自由基反应,产生火焰和热量。燃烧过程中,其主要分解产物包括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水、炭黑等。

基于涤纶的燃烧特性,阻燃策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
  1. 气相阻燃: 通过引入阻燃剂,使其在受热分解时释放出不燃性气体(如卤素自由基、磷化物、氮化物等),这些气体能够捕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(如H•, OH•),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,从而抑制火焰蔓延。
  2. 凝聚相阻燃: 阻燃剂在涤纶受热分解时,能够促使涤纶在表面形成炭层(char layer)。这层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隔绝氧气的作用,能够有效阻止内部基材的热量继续升高,并隔绝外界氧气的供给,从而起到阻燃效果。
  3. 稀释效应: 某些阻燃剂在受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或惰性气体,这些气体能够稀释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浓度,降低燃烧速率。
  4. 成炭增容: 某些阻燃剂(特别是磷系阻燃剂)在高温下分解,形成磷酸或聚磷酸,这些酸性物质能够催化涤纶发生脱水、环化等反应,促进大分子炭化,形成稳定的炭层。

二、 涤纶防火布阻燃剂的技术进展

传统的卤系阻燃剂(如四溴十二烷、十溴二苯醚等)因其高效性而被广泛应用,但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,其环境持久性、生物累积性和潜在毒性问题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。因此,无卤阻燃剂的开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。

1. 磷系阻燃剂:

  • 有机磷系阻燃剂: 如磷酸酯类(如磷酸三苯酯TPP、磷酸三(2-乙基己基)酯DOPIE)、亚磷酸酯类(如亚磷酸三苯酯TPPA)、阻燃性聚磷酸酯(如聚磷酸铵APP)等。它们通过气相和凝聚相双重阻燃机制发挥作用,特别是APP,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磷酸,催化聚酯成炭,形成稳定的炭层。
  • 无机磷系阻燃剂: 如红磷、磷酸铝等,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,但分散性可能稍差。

2. 氮系阻燃剂:

  • 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: 如三聚氰胺、三聚氰胺氰尿酸盐(MCA)、三聚氰胺磷酸盐等。它们主要通过受热分解释放氮气,稀释可燃性气体和氧气,同时也能促进成炭。MCA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协同效应。
  • 磷氮协同体系: 将磷系和氮系阻燃剂进行复配,可以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,提高阻燃效率,降低单一阻燃剂的用量。例如,APP与MCA的复配,APP促进成炭,MCA提供氮气稀释,效果显著。

3. 膨胀型阻燃剂(IFR):

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类多组分体系,通常包含酸源(如APP)、碳源(如季戊四醇、山梨醇)和气源(如三聚氰胺)。在受热时,酸源分解产生酸,催化碳源脱水炭化,同时气源分解产生不燃性气体,共同作用形成膨胀的、多孔的炭层,具有优异的隔热和隔绝性能。APP/季戊四醇/三聚氰胺(MCA)是经典的膨胀型阻燃剂体系。

4. 纳米阻燃剂:

纳米材料,如蒙脱石、碳纳米管、氮化硼纳米片等,因其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结构,可以作为阻燃协效剂或主体阻燃剂。它们可以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,改变聚合物的热降解行为,促进成炭,或形成纳米复合炭层,提高炭层的完整性和阻隔性。

三、 涤纶防火布阻燃剂配方实例

以下提供几个不同技术路线的涤纶防火布阻燃剂配方实例,供参考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配方是基础性的,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涤纶基材、加工工艺(如湿法整理、干法浸轧、母粒共混等)以及阻燃等级要求进行详细的优化和调整。

实例一:基于膨胀型阻燃剂的湿法整理配方

  • 主要组分:

    • 聚磷酸铵(APP):30-50 wt% (作为酸源和成炭剂)
    • 季戊四醇(Penta):20-30 wt% (作为碳源)
    • 三聚氰胺(Melamine):10-20 wt% (作为气源,也可增加氮含量)
    • 阻燃性表面活性剂/分散剂:3-5 wt% (提高分散性和整理液稳定性)
    • 固色剂/交联剂(可选):2-5 wt% (提高耐洗牢度)
    • 成膜聚合物(如丙烯酸酯乳液):适量 (作为粘结剂,提高整理效果)
    • 去离子水:加至100 wt%
  • 工艺流程:

    1. 将APP、季戊四醇、三聚氰胺分别分散在水中,加入表面活性剂,充分搅拌均匀。
    2. 按比例加入固色剂和成膜聚合物,制备成阻燃整理液。
    3. 将涤纶织物浸轧整理液,控制轧液率。
    4. 烘干(100-120°C),然后高温焙烘(170-190°C),使阻燃剂发生固化反应并形成炭层。
  • 作用机理: 遇火时,APP分解产生磷酸,催化季戊四醇和聚酯脱水炭化;三聚氰胺分解产生氮气,稀释可燃性气体,并与磷酸协同促进炭化。形成多孔膨胀炭层,隔热隔氧。

实例二:基于有机磷/氮协同体系的母粒共混配方

  • 主要组分:

    • 阻聚型磷酸酯(如磷酸三苯酯TPP 或 磷酸二苯基醚):15-25 wt% (提高加工稳定性,气相阻燃)
    •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(MCA):10-15 wt% (氮源,协同成炭)
    • 改性聚磷酸铵(如包覆型APP):5-10 wt% (凝聚相成炭)
    • 阻燃协效剂(如无机阻燃剂,如纳米蒙脱石):2-5 wt% (提高炭层强度和稳定性)
    • 稳定剂/抗氧化剂:0.5-1.5 wt%
    • 涤纶切片:余量
  • 工艺流程:

    1. 将上述阻燃剂组分与涤纶切片按照比例混合均匀。
    2.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,并在熔融状态下进行充分分散。
    3. 冷却、切粒,制备成阻燃涤纶母粒。
    4. 将母粒与原生涤纶切片按照一定比例(如10-30%母粒)混合,通过注塑或纺丝工艺制备成阻燃涤纶制品。
  • 作用机理: 磷酸酯在气相捕获自由基;MCA分解提供氮气稀释;APP促进涤纶在凝聚相成炭;纳米蒙脱石可以改善炭层的连续性和机械性能,阻碍传热传质。

实例三:高耐洗性涤纶防火整理液配方(无卤)

  • 主要组分:

    • 预聚体型含磷阻燃剂(如含有活性羟基或环氧基团的磷酸酯):20-30 wt% (能够与涤纶纤维或后整理剂发生共价键合)
    • 氮系阻燃剂(如三聚氰胺衍生物,可与预聚体反应):5-10 wt%
    • 交联剂(如聚羧酸类或氨基树脂类):5-15 wt% (与阻燃剂和纤维形成三维网络)
    • 助剂(如润湿剂、流平剂):1-3 wt%
    • 去离子水:加至100 wt%
  • 工艺流程:

    1. 将含磷预聚体、氮系阻燃剂、交联剂等组分在水中分散或溶解,形成整理液。
    2. 将涤纶织物进行浸轧,并控制轧液率。
    3. 先进行中低温烘干(约100-130°C),让预聚体和交联剂初步反应。
    4. 再进行高温焙烘(约160-180°C),使阻燃剂与纤维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,并完成交联反应。
  • 作用机理: 通过化学键合,将阻燃剂牢固地固定在涤纶纤维表面和内部,从而实现优异的耐洗牢度。阻燃机理仍以磷氮协同的成炭和气相自由基捕获为主。

四、 结论与展望

涤纶防火布的阻燃技术正朝着高效、环保、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。无卤阻燃剂,特别是磷系、氮系及其协同体系,以及膨胀型阻燃剂和纳米阻燃技术,是当前的研究重点。未来,阻燃剂的开发将更加注重与涤纶基体的相容性、加工性能、产品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环境友好性。复合型阻燃剂、功能化阻燃剂以及智能响应型阻燃材料,将是阻燃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。通过深入理解阻燃机理,结合先进的材料设计与合成技术,必将能够开发出更多高性能、高附加值的涤纶防火产品,为社会安全生产和生活贡献力量。


山东中康新材料,专业的阻燃剂厂家,欢迎您取样打样测试。

文章版权声明:山东中康新材料撰写,欢迎品鉴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