涤纶防水阻燃剂,涤纶阻燃的工艺流程

今天山东中康新材料的研发总监为大家详细解读 。山东中康新材料专业生产各种纺织阻燃剂、涤纶耐久阻燃剂、木材阻燃剂、芳纶阻燃剂、纯棉无甲醛耐洗阻燃剂、阻燃涂层胶、水性···

今天山东中康新材料的研发总监为大家详细解读 。山东中康新材料专业生产各种纺织阻燃剂、涤纶耐久阻燃剂、木材阻燃剂、芳纶阻燃剂、纯棉无甲醛耐洗阻燃剂、阻燃涂层胶、水性阻燃剂等等、欢迎取样测试。


涤纶防水阻燃剂:功能集成与配方设计新进展

引言

涤纶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,PET)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、耐用性和成本效益,在纺织、服装、家居装饰、产业用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涤纶固有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高安全性要求场景下的使用。随着功能性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长,赋予涤纶织物防水性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。将阻燃和防水两种功能集成到同一涤纶体系中,不仅能显著提升材料的附加值和应用范围,也对阻燃剂和防水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。本文将深入探讨涤纶防水阻燃剂的作用机理、关键技术以及最新的配方设计思路,并提供具体的配方实例,以期为相关研发提供参考。

涤纶的燃烧机理与阻燃策略

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,其燃烧过程通常遵循典型的“三要素”模型:可燃物(涤纶聚合物)、氧化剂(空气中的氧气)和点火源。燃烧时,涤纶首先发生热解,产生小分子挥发性可燃气体,这些气体与氧气混合并在高温下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,释放大量热量,形成自持燃烧。

针对涤纶的燃烧机理,阻燃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
  1. 凝聚相阻燃: 通过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层炭化层(Char),隔绝氧气和热量传递,抑制可燃气体的生成。
  2. 气相阻燃: 在燃烧过程中,释放出不参与燃烧或能捕获燃烧自由基的惰性气体或自由基捕获剂,稀释可燃气体浓度,中断燃烧链式反应。
  3. 物理/抑烟阻燃: 某些阻燃剂通过物理吸附或形成微细颗粒,影响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过程,或吸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。

防水机理及其在涤纶中的应用

涤纶本身疏水性相对较弱,容易吸湿,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。赋予涤纶织物防水性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实现:

  1. 表面处理: 在织物表面涂覆或浸轧疏水性高分子材料,如有机硅、氟碳化合物(FCs)等,形成一层连续的疏水涂层,阻止水分子渗透。
  2. 内部改性: 通过共聚或接枝引入疏水性基团,改变涤纶大分子链的极性,从根本上提高材料的疏水性。

涤纶防水阻燃剂的关键技术挑战

将阻燃和防水功能集成到涤纶体系中,面临诸多技术挑战:

  • 相容性问题: 阻燃剂和防水剂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是关键。不良的相容性会导致阻燃效果不均、防水性能下降,甚至影响织物的整体外观和手感。
  • 协同效应: 如何使阻燃剂和防水剂之间产生协同作用,而非相互抑制,是提高整体性能的关键。例如,某些防水剂可能会影响阻燃剂的成炭行为,反之亦然。
  • 耐久性: 织物在反复洗涤、摩擦或日晒后,防水和阻燃性能的保持能力至关重要。
  • 环境友好性: 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,开发高效、低毒、可降解的防水阻燃剂成为必然趋势。

阻燃与防水功能集成的策略

目前,集成涤纶防水阻燃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:

  1. 外层防护型: 在涤纶织物表面通过涂层或浸轧的方式,同时引入阻燃剂和防水剂。这种方法灵活,但耐久性可能受限。
  2. 主体改性型: 在涤纶纺丝或后整理过程中,将阻燃剂和防水剂直接引入到聚合物基体中。这种方法耐久性好,但可能对加工工艺有要求。
  3. 多功能助剂型: 开发兼具阻燃和防水功能的单一助剂,或者通过特定化学反应使两种功能助剂在织物上形成稳定的复合物。

配方实例与机理分析

以下提供一个基于外层防护型的涤纶织物防水阻燃后整理配方实例,并进行机理分析。

配方实例:涤纶织物(100% PET)的防水阻燃整理液

组分 主要功能 浓度 (g/L) 备注
阻燃剂组分
聚磷酸铵 (APP) 凝聚相阻燃 50-80 易分解产磷酸,促进成炭;可通过微胶囊化提高分散性和耐水洗性。
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(MCA) 气相阻燃/膨胀炭化 20-40 与APP协同增效,MCA分解产生不燃气体稀释,同时提高成炭层稳定性。
防水剂组分
C6/C8氟碳乳液 疏水、疏油 30-50 提供优异的防水、防油性能。C6/C8替代C8/C10,更符合环保要求。
有机硅助剂 疏水性、柔软性 10-20 提高疏水性,赋予织物柔软手感,并可辅助氟碳链在纤维表面定向排列。
助剂组分
丙烯酸酯类交联剂 固着剂 10-20 与纤维和聚合物分子发生共价键合,提高整理剂的耐洗牢度。
润湿剂 提高渗透性 2-5 确保整理液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和织物结构中。
pH调节剂 稳定体系 适量 维持体系在最佳pH范围内,确保各组分活性和稳定性。

工艺流程:

  1. 将各组分按比例溶解/分散于水中,搅拌均匀,形成整理液。
  2. 将涤纶织物浸入整理液中,进行浸轧(或涂层、喷雾)处理。
  3. 织物经挤水(提高固含量),然后进行烘干(约100-130°C)。
  4. 最后进行焙烘(约160-190°C,时间视具体交联剂和织物厚度而定),使交联剂充分反应,形成牢固的整理层。

机理分析:

  • 阻燃机理: 在高温作用下,APP分解产生磷酸,催化涤纶的脱水炭化,形成多孔的炭化层。MCA受热分解产生不燃性气体(如氮气),稀释了氧气和可燃气体,并与磷酸协同作用,增强炭化层的稳定性和隔离效果。微胶囊化的APP可减少其在水性体系中的水解,提高整理后阻燃剂的耐水洗性。
  • 防水机理: 氟碳乳液中的疏水性长链(-CF2-CF3-)在织物表面形成低表面能的疏水层,阻止水分子浸润。有机硅助剂可以进一步降低表面能,并与纤维和氟碳链形成更致密的排列,提升防水效果。
  • 协同固着: 丙烯酸酯类交联剂在高温下与涤纶纤维的羟基、酯基等活性位点发生反应,同时也可与阻燃剂、防水剂的官能团发生共价键合,将整理剂牢固地固定在纤维表面,显著提高了整理剂的耐洗牢度和耐久性。

新型阻燃剂与防水剂的研究方向

  • 无卤、低卤阻燃剂: 重点开发高效的磷系、氮系以及无机阻燃剂(如纳米氧化物、膨胀石墨),并关注其与涤纶的相容性及加工性能。
  • 环境友好的防水剂: 进一步优化C6/C8氟碳化合物的合成工艺,减少副产物,并探索生物基疏水剂、聚氨酯等非氟防水剂的应用。
  • 纳米技术在防水阻燃中的应用: 利用纳米颗粒(如纳米SiO2、TiO2、ZnO)的特殊表面性质,构建“荷叶效应”的超疏水/自清洁表面,同时可作为阻燃协同组分。
  • 多功能树脂体系: 开发集阻燃、防水、抗菌、抗紫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树脂,简化后整理工艺,提高综合性能。

结论

涤纶防水阻燃剂的开发是材料科学和纺织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。通过深入理解涤纶的燃烧和吸湿机理,并结合凝聚相、气相阻燃策略以及表面改性技术,可以设计出高效、耐久且环境友好的防水阻燃整理体系。本文提供的配方实例展示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路线,而对新型阻燃剂和防水剂的持续研究,将为实现高性能化、功能化和绿色化的涤纶材料提供更广阔的空间。


山东中康新材料,专业的阻燃剂厂家,欢迎您取样打样测试。

文章版权声明:山东中康新材料撰写,欢迎品鉴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