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在涤纶的阻燃剂有哪些,涤纶的阻燃方法

今天山东中康新材料的研发总监为大家详细解读 。山东中康新材料专业生产各种纺织阻燃剂、涤纶耐久阻燃剂、木材阻燃剂、芳纶阻燃剂、纯棉无甲醛耐洗阻燃剂、阻燃涂层胶、水性···

今天山东中康新材料的研发总监为大家详细解读 。山东中康新材料专业生产各种纺织阻燃剂、涤纶耐久阻燃剂、木材阻燃剂、芳纶阻燃剂、纯棉无甲醛耐洗阻燃剂、阻燃涂层胶、水性阻燃剂等等、欢迎取样测试。


涤纶(PET)阻燃剂的种类、机理及配方应用实例

摘要: 涤纶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,PET)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、耐用性和成本效益,被广泛应用于纺织、包装、电子电器等领域。其固有的可燃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高安全要求场合的应用。阻燃剂的添加是提高涤纶阻燃性能的关键手段。本文将深入探讨目前应用于涤纶的各类阻燃剂,包括其作用机理、优势劣势,并结合实际配方,为读者提供详实的参考。

引言:

聚酯纤维,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,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,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从服装、家纺到汽车内饰、工业过滤材料,其身影无处不在。与许多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样,PET在高温下容易燃烧,产生烟雾甚至有毒气体,这在公共安全、交通运输、电子设备等领域构成了潜在的风险。因此,开发高效、环保且与PET相容性良好的阻燃剂,并研究其在PET中的应用,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。

一、 涤纶阻燃剂的作用机理

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多种多样,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,或多种机理协同作用:

  1. 气相阻燃机理(挥发性阻燃剂): 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,释放出不燃气体(如卤化氢、氮气、水蒸气),稀释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浓度,抑制燃烧链式反应。例如,含卤阻燃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捕获剂。
  2. 固相阻燃机理(成炭型阻燃剂): 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,促进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炭层。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、隔绝氧气和阻止可燃气体逸出的作用,从而减缓或阻止燃烧。无机阻燃剂和磷系阻燃剂常表现此机理。
  3. 冷却效应: 某些阻燃剂(如氢氧化铝、氢氧化镁)在分解时吸收大量热量,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。
  4. 催化作用: 某些阻燃剂(如磷系)可以催化高分子材料脱水炭化,加速成炭过程。

二、 涤纶常用阻燃剂的分类与特点

目前,应用于涤纶的阻燃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:

1. 磷系阻燃剂

磷系阻燃剂因其高效、低毒、环保等优点,在涤纶阻燃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• 种类:

    • 无机磷系: 如磷酸、多聚磷酸、磷酸铵盐等。
    • 有机磷系:
      • 磷酸酯类: 如磷酸三苯酯(TPP)、磷酸三(2-乙基己基)酯(TEHP)、磷酸二苯甲苯酯(DPBP)等。
      • 亚磷酸酯类: 如亚磷酸三苯酯(TPP)、亚磷酸三(2-甲苯基)酯(TTMP)等。
      • 含磷杂环化合物: 如9,10-二氢-9-氧杂-10-磷杂菲-10-氧化物(DOPO)及其衍生物。
      • 聚合物型磷系阻燃剂: 如聚磷酸铵(APP)、聚磷酸乙二醇酯(PPE)等。
  • 阻燃机理: 主要以固相阻燃(成炭)为主。在高温下,磷酸酯分解产生磷酸,磷酸能催化PET脱水炭化,形成阻炭层。分解产物也可在气相中发挥一定作用。DOPO类阻燃剂则通常通过在聚合物主链中引入磷原子,从而在分子链水平上协同作用,提高成炭效率。

  • 优势:

    • 高效,用量相对较低。
    • 环保性较好,部分产品无卤、无烟。
    • 与PET相容性较好,不易析出。
    • 有助于提高PET的力学性能。
  • 劣势:

    • 部分磷系阻燃剂耐水解性可能较差,影响材料长期性能。
    • 某些磷系阻燃剂在高温下可能产生少量刺激性气体。
  • 配方实例:

    • 实例1(纺织用阻燃涤纶纤维):

      • PET切片:95%
      • 聚磷酸铵(APP):3%
      • 三聚氰胺(MCA,作为协同剂):2%
      • 工艺说明: 将APP和MCA与PET切片在熔融状态下共混,然后通过纺丝工艺制备阻燃纤维。APP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磷酸,MCA分解产生氨气,协同作用促进PET炭化,并稀释可燃气体。
    • 实例2(电子电器用阻燃PET薄膜):

      • PET树脂:98%
      • 磷酸三(2-乙基己基)酯(TEHP):1.5%
      • 季戊四醇磷酸酯(PETP):0.5%
      • 工艺说明: TEHP作为增塑型阻燃剂,有助于提高PET的加工流动性;PETP作为成炭剂,增强阻燃效果。通过挤出或流延工艺制备薄膜。

2. 氮系阻燃剂

氮系阻燃剂主要通过释放不燃性气体(如NH3、N2)来稀释可燃性气体和氧气,同时也促进成炭。

  • 种类:

    • 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: 如三聚氰胺(MC)、三聚氰胺氰尿酸盐(MCA)、三聚氰胺磷酸盐等。
    • 嘧啶类、吡啶类化合物。
  • 阻燃机理: 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大量氮气,稀释氧气和可燃气。三聚氰胺衍生物与PET在高温下分解产物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,有助于成炭。

  • 优势:

    • 环保,无卤,燃烧时烟雾较少。
    • 与PET相容性好。
    • 三聚氰胺衍生物还可以作为扩链剂,提高PET的分子量,改善力学性能。
  • 劣势:

    • 单独使用时阻燃效率可能不如高效磷系阻燃剂。
    • 耐水性有待提高。
  • 配方实例:

    • 实例3(阻燃PET薄膜,用于包装):
      • PET树脂:97%
      •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(MCA):3%
      • 工艺说明: MCA在加工过程中与PET共混,并在成型后提供阻燃性能。MCA在高温下分解,产生氮气和少量氨气,同时也有一定的成炭作用。

3. 无机阻燃剂

无机阻燃剂通常作为填充型阻燃剂,通过吸热、稀释和形成保护层来发挥作用。

  • 种类:

    • 氢氧化物类: 如氢氧化铝(ATH)、氢氧化镁(MDH)。
    • 氧化物类: 如氧化锑(Sb2O3,常作为协同剂)。
    • 层状材料: 如膨胀石墨、蒙脱石等。
  • 阻燃机理:

    • ATH/MDH: 在高温下(ATH约290°C,MDH约300°C)分解,释放大量水蒸气,吸收大量热量,同时稀释可燃性气体。
    • 氧化锑: 自身不具备阻燃性,但与卤系阻燃剂(已较少用于PET)或某些磷系阻燃剂协同作用,可形成卤化锑或磷化物,在气相中捕获自由基,或在固相中形成稳定的炭层。
    • 膨胀石墨: 高温下剥落形成层状结构,隔绝热量和氧气。
  • 优势:

    • 成本低廉。
    • 环保,无卤。
    • ATH/MDH分解吸热效果显著。
  • 劣势:

    • 添加量大,会显著降低PET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。
    • ATH/MDH的分解温度可能低于PET的加工温度,需要在加工中考虑其分解问题。
    • 层状材料通常需要表面改性以提高分散性。
  • 配方实例:

    • 实例4(阻燃PET母粒,用于注塑):
      • PET树脂:70%
      • 氢氧化铝(ATH,粒径<1µm,表面处理):25%
      • 分散剂:5%
      • 工艺说明: 将ATH与PET树脂及分散剂在高温下充分共混,制备成母粒。使用时按比例掺入纯PET树脂中进行注塑。ATH的吸热和稀释作用可以提高PET制品的阻燃等级,但需注意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。

4. 反应型阻燃剂

反应型阻燃剂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PET的分子链中,使其成为聚合物本身的一部分,从而具有优异的永久性阻燃效果。

  • 种类:

    • 含磷单体: 如DOPO的衍生物,可以参与PET的缩聚反应。
    • 含卤单体(较少用于PET)。
  • 阻燃机理: 阻燃元素(如P)直接连接在聚合物骨架上,与聚合物形成整体,在燃烧时能更有效地发挥成炭、自由基捕获等作用。

  • 优势:

    • 阻燃性能持久,不易迁移、脱落。
    • 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。
    • 无需担心加工过程中的阻燃剂分解。
  • 劣势:

    • 合成难度大,成本较高。
    • 对聚合工艺有一定要求。
  • 配方实例:

    • 实例5(阻燃PET聚合物):
      • 对苯二甲酸:45 mol%
      • 乙二醇:50 mol%
      • 5-(2-羟乙基)-5H-二苯并[d,f][1,3,2]二氧磷杂䓬(DOPO-EE):5 mol% (取代部分对苯二甲酸或乙二醇作为共聚单体)
      • 工艺说明: 在PET的合成过程中,将DOPO-EE作为共聚单体,使其被引入到PET的分子链中。通过控制共聚比例,可获得具有特定阻燃等级的PET共聚物。

三、 阻燃剂的选择与协同效应

在选择涤纶阻燃剂时,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
  1. 阻燃等级要求: 根据终端应用场景(如UL94 V-0, V-1, V-2;LOI值等)确定所需的阻燃性能。
  2. 加工工艺: 阻燃剂的添加温度、分解温度、熔点、流动性等必须与PET的加工工艺(如熔融纺丝、注塑、吹塑、薄膜挤出等)相匹配。
  3. 材料性能影响: 阻燃剂的添加是否会显著降低PET的力学强度、耐候性、光学性能、介电性能等。
  4. 环保性: 是否符合RoHS、REACH等环保法规的要求,是否产生有害烟雾或燃烧产物。
  5. 成本效益: 综合考虑阻燃剂的单价、添加量以及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。
  6. 相容性与稳定性: 阻燃剂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、迁移性以及长期稳定性。

协同效应是提高阻燃剂效率、降低添加量的常用策略。例如,磷系阻燃剂与氮系阻燃剂(如APP与MC)协同,可以同时发挥气相稀释和固相成炭的作用;磷系阻燃剂与无机阻燃剂(如磷酸酯与ATH)协同,可以优化阻燃效果并平衡力学性能。

四、 总结与展望

涤纶的阻燃化是提升其应用领域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。目前,磷系阻燃剂因其高效、环保的特点,已成为涤纶阻燃的主流选择。反应型阻燃剂代表了阻燃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,具有潜力实现阻燃性能与材料本体性能的完美结合。

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开发更高效率、更低毒性、更耐水解、更易加工的阻燃剂体系,特别是兼顾阻燃、力学、热稳定性和环保性的多功能阻燃材料。纳米复合阻燃技术、生物基阻燃剂的应用也将为涤纶的阻燃化带来新的机遇。


山东中康新材料,专业的阻燃剂厂家,欢迎您取样打样测试。

文章版权声明:山东中康新材料撰写,欢迎品鉴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